红峰机械网 >> 雨量计

历经百年风雨中国内燃机工业进入自主时代摇臂

2022-07-07

历经百年风雨 中国内燃机工业进入自主时代

   10月20日,内燃机业界人士汇聚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共同庆祝中国内燃机行业百年诞辰。 <BR>  一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内燃机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依附到自主,走出了一条自强自立、奋发有为的发展之路。2007年,中国内燃机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264亿元,实现销售产值2293亿元,产品产量达到了5700万台、10亿千瓦的规模。 <BR>  在大会的主题报告中,当选不久的中国内燃机行业协会理事长、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回顾了我国内燃机行业经历的百年风雨。 <BR>  我国第一台内燃机诞生在广州 <BR>  上世纪初,我国广州均和安机器厂(1908年)、上海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1909年)先后制造出了2.9~7.4千瓦的煤气机,标志着中国内燃机工业的诞生。而后,广州出现了第一台仿制英国的多缸柴油机。 <BR>  但是直到1949年,中国柴油机制造仅以修配和仿制为主,生产方式以单件生产为主,且生产规模很小,设备简陋,关键零部件(如油泵油嘴、曲轴等)需从外国购买。到1949年止,我国总共累计生产不足14.7万千瓦的内燃机(包括煤气机和柴油机),1949年的产量约7300千瓦。 <BR>  由测绘仿制向自主开发前进 <BR>  建国后,我国出现了自主开发的第一个中小功率柴油机系列产品,中小功率多缸柴油机形成完整系族;同时,我国研制成功首批低速机,应用于大功率柴油机舰船。 <BR>  1956年,我国自主开发了第一个中小功率柴油机系列———135系列柴油机。在计划经济指导下,我国自主开发了为数众多的65~125mm单缸柴油机及从75到135、E150系列多缸柴油机,中小功率多缸柴油机形成完整系族。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还有:上海柴油机厂12V180柴油机,上海动力机厂485A柴油机,无锡动力机厂12V175柴油机。新中动力机厂8L350Z型柴油机,红岩机器厂6250Z柴油机,大连机车车辆厂10L207E柴油机,戚墅堰机车车辆厂6L207柴油机,陕西柴油机厂36E390C柴油机、潍坊柴油机厂的6160柴油机等。 <BR>  1958年,我国研制成功应用于舰船的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机,包括300、430、580、600、750、760、780缸径的中、低速柴油机。 <BR>  大规模引进时期 <BR>  从上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之初,通过技术合作,我国内燃机工业的产能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上世纪50年代,我国从苏联等东欧国家引进了一批影响比较大的内燃机技术和装备项目:如1956年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的CA10型汽油机车间,结束了中国不能大量生产汽车和车用发动机的历史;1956年,南京汽车制配厂引进NJ050、NJ070汽油机;1959年,苏联援建156项之一的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开始生产拖拉机和4125柴油机,山西柴油机厂开始生产12V150军用柴油机等。 <BR>  这一时期引进机型虽然不多,水平也不太高,但引进的是成套技术和装备,对我国内燃机工业的大量生产起到了示范作用,使我国内燃机工业前进了一大步。 <BR>  随着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先进工业国家的内燃机产品、装备、技术和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市场,一些较为先进的高速柴油机产品在市场出现。这些产品经过国产化以后陆续投入批量生产,较好地满足了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发电及船用配套在规模和技术水平上不断提高的需求。 <BR>  特别是在8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内燃机工业的转移,我国开始大规模引进西方国家内燃机技术和装备。特别是斯太尔重型商用车发动机的成功引进,并通过潍柴等单位的持续不断改进创新,已发展成为当前中国商用车领域的主导动力产品,为推动中国商用车和工程机械行业的升级换代做出了贡献。 <BR>  融入世界 <BR>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入世阶段,中国制造业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特别是汽车工业和工程机械行业的复兴,以及因整机的对外合资、合作带来的在内燃机方面的合资、合作,推动了我国内燃机工业技术水平和产销量迅速提升,形成了我国内燃机工业同时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格局,为我国融入世界内燃机工业体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BR>  在这一时期,中国内燃机工业完成了向世界内燃机生产大国的转变。具体表现为:汽车配套动力产量跻身世界三甲;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产量远超过其他国家;工程机械配套动力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摩托车用内燃机居世界第一;单缸柴油机居世界第一;内燃机生产总量进入世界前列;大型船用动力供不应求,亟待开发。 <BR>  自主创新的年代 <BR>  进入本世纪后,以我为主、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正在成为内燃机工业技术创新的主流,关键总成的技术引进、自主经营开拓成为主导形式。 <BR>  目前,在轿车发动机领域,技术开发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根据整车比例,轿车发动机领域的自主品牌产品占总量的30%;在商用车柴油机领域,已形成以我为主、集成创新的主导开发模式,根据整车比例,自主品牌柴油机市场份额已占国内市场的60%以上;在农机系统,多缸柴油机有一块自主开发的阵地,“中国制造”的柴油机基本上满足了我国农业机械对配套动力的需要。 <BR>  进入新世纪后,起步较晚、发展迅猛的中国内燃机工业在不断扩大市场规模的同时,加快了在技术和环保法规方面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在燃油喷射技术上,我国已自主开发出满足排放标准欧Ⅲ以上的电控汽、柴油机,不少企业建立了电控燃油喷射技术开发软硬件平台,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自主研发已取得成效;在涡轮增压及中冷技术上,相比目前欧洲和美国的重型卡车的增压化基本达到100%、欧洲柴油轿车的增压化达到80%的水平,我国车用柴油机已普遍采用了增压技术,并在部分汽油机上开始使用;在电控技术方面,我国紧跟世界发展步伐,目前已发展到可以开发整个动力装置的电控系统;在汽油机新型燃烧系统技术方面,相比正在兴起的以日本为代表的非均质直喷技术、以欧洲为代表的均质直喷技术,我国新型的燃烧系统处在研究开发阶段,若干技术已经在部分车型上试验。最近十年,我国与内燃机相关的专利技术数量增加了近十倍。 <BR><BR>中国工业报

济南湿疣医院

长春甲状腺瘤医院

南宁湿疹医院

陕西风湿医院

沈阳羊胡疮医院

友情链接